袁纯清介绍说,今年一份关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山西临汾仍然被认为是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最近我国东部地区大矿均纷纷下调焦煤价格,山西地区焦煤价格向下运行的可能性较大。美国三月标准普尔/Case-Shiller房价指数經季节调整后回升0.1%,但不及预计得增加0.2%,当月20個主要城市得房价指数较2011年同期下挫2.6%,跌幅小于前月得3.5%。
近日,受下游成交萎靡得影响,山东地区炼焦煤市场普遍下降60元/吨,原煤市场涨跌忽現,长治主焦煤向下调整70元,临汾主焦煤下调20-50元/吨,甘肃武威炼焦煤下跌20元/吨。据市场了解,介休地区准一级冶金焦价格向下调整30元/吨,吕梁准一级冶金焦价格下调40元/吨。焦炭萎靡维持稳定,交投清淡。焦炭期货今天小幅调整,短期于上部压力遇阻。海内焦煤持续下行,我国东部地区大矿均纷纷向下调整焦煤价格,主産地焦炭跟随下挫。
市场成交明显下降,持有仓单数量微幅流出,短期遇阻于上部压力。由于钢铁市场持续萎靡运行,下游钢厂對焦炭得采购积极性疲弱,焦化企業走货恶化。今年前2个月,全公司精煤销量同比增销4.62万吨,同比增收6600万元。
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在原煤产量同比减少14.9万吨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同比增加了2亿多元。并将分布在4个生产矿的4座选煤厂统一管理。该公司对选煤厂进行了技术改造,完工后全公司年煤炭洗选加工能力,将提高到1210万吨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表示,将利用交大的电气学科优势及地利的优势,打造双方广泛合作空间与平台,着力推动陕西智能电网建设的步伐,共同为陕西全面建设西部强省战略做出应有贡献。
在技术成果方面,陕西地电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已列入了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项目,并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此次签约,是陕西地电和西安交大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2012年,公司供电项目投资计划29.14亿元,其中智能配电网项目计划投入11.205亿元,年内建成榆阳区、泾渭工业园区、富平县3个智能配电、智能用电示范项目。2011年,与东方电子等五家电力设备制造商成立了智能电网关键设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清华大学、法国电力公司、IBM、华为、埃森哲等公司联合发起了智能电网(配网)论坛。目前,该公司正在积极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月17日,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地电)与西安交通大学在西安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建立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常态化机制达成共识,一致同意加快陕西智能电网研究与建设,形成优势互补、产学研一体的智能电网科研合作体系。
据悉,陕西地电已制定了智能电网建设长远规划,计划到2023年,陕西地电将电网建成具有低碳清洁、可靠自愈、高效经济、开放互动特点的智能电网,以此实现陕西地电发展的六个跨越:由主要使用传统高碳能源向大规模采用低碳、清洁能源的跨越;由电网运行信息的有限采集向全景采集的跨越;由传统的安全运行管理向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管理的跨越;由单一的电能配送向经济、高效负荷管理的跨越;由单纯的售电服务向全方位用电服务的跨越;由电网运行控制的半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跨越。近年来,陕西地电不断加大科技投资力度,大力开展智能电网研究与建设工作,着力抢占电力行业发展的技术高峰。多指标自趋优智能电网指标体系成果通过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十一五期间,陕西地电科技活动累计支出15250.71万元,其中研发经费累计支出3616万元。
陕西地电表示,将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设智能电网的精神,通过双方常态化的交流合作,促成陕西地电在智能电网基础理论研究、技术标准制定、关键设备产业化方面的快速发展,努力建设全国领先,世界同步的智能电网,推动陕西电气设备制造业在全国的发展,为全面建设西部强省战略的实施提供可靠、优质的电力保障。2009年,该公司成立了智能电网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以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卢强为主任的智能电网建设专家委员会。
5项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研发项目列入了全省科技计划,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开发成果,预计在今年可陆续挂网试运行。11项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取得进展,智能电网调配一体化、智能计量系统和智能小区试点项目也已启动。
据了解,自2008年提出建设智能配电网的目标以来,陕西地电智能电网研究与建设工作不断推进,目前已建立了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技术研究体系,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和试点建设经验。2010年,组建了专门从事智能电网新技术研究、开发及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配电网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了智能配电网研究中心,并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埃森哲公司和西门子公司分别完成了该公司的《智能电网规划》和《智能电网设备选型规划》据悉,陕西地电已制定了智能电网建设长远规划,计划到2023年,陕西地电将电网建成具有低碳清洁、可靠自愈、高效经济、开放互动特点的智能电网,以此实现陕西地电发展的六个跨越:由主要使用传统高碳能源向大规模采用低碳、清洁能源的跨越;由电网运行信息的有限采集向全景采集的跨越;由传统的安全运行管理向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管理的跨越;由单一的电能配送向经济、高效负荷管理的跨越;由单纯的售电服务向全方位用电服务的跨越;由电网运行控制的半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跨越。多指标自趋优智能电网指标体系成果通过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1年,与东方电子等五家电力设备制造商成立了智能电网关键设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清华大学、法国电力公司、IBM、华为、埃森哲等公司联合发起了智能电网(配网)论坛。5项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研发项目列入了全省科技计划,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开发成果,预计在今年可陆续挂网试运行。
此次签约,是陕西地电和西安交大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陕西地电表示,将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设智能电网的精神,通过双方常态化的交流合作,促成陕西地电在智能电网基础理论研究、技术标准制定、关键设备产业化方面的快速发展,努力建设全国领先,世界同步的智能电网,推动陕西电气设备制造业在全国的发展,为全面建设西部强省战略的实施提供可靠、优质的电力保障。
2009年,该公司成立了智能电网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以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卢强为主任的智能电网建设专家委员会。11项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取得进展,智能电网调配一体化、智能计量系统和智能小区试点项目也已启动。
5月17日,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地电)与西安交通大学在西安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建立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常态化机制达成共识,一致同意加快陕西智能电网研究与建设,形成优势互补、产学研一体的智能电网科研合作体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表示,将利用交大的电气学科优势及地利的优势,打造双方广泛合作空间与平台,着力推动陕西智能电网建设的步伐,共同为陕西全面建设西部强省战略做出应有贡献。
据了解,自2008年提出建设智能配电网的目标以来,陕西地电智能电网研究与建设工作不断推进,目前已建立了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技术研究体系,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和试点建设经验。2012年,公司供电项目投资计划29.14亿元,其中智能配电网项目计划投入11.205亿元,年内建成榆阳区、泾渭工业园区、富平县3个智能配电、智能用电示范项目。在技术成果方面,陕西地电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已列入了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项目,并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2010年,组建了专门从事智能电网新技术研究、开发及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配电网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了智能配电网研究中心,并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埃森哲公司和西门子公司分别完成了该公司的《智能电网规划》和《智能电网设备选型规划》。
十一五期间,陕西地电科技活动累计支出15250.71万元,其中研发经费累计支出3616万元。近年来,陕西地电不断加大科技投资力度,大力开展智能电网研究与建设工作,着力抢占电力行业发展的技术高峰。
目前,该公司正在积极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现煤炭销量3680万吨,环比减少12.6%,同比增加14.6%。
中国神华发布4月份主要运营数据,公司4月实现煤炭产量2450万吨,环比下降11.2%,同比增幅12.9%。4月公司煤炭产销量环比均出现大幅下滑,其中港口下水煤销量下滑最为明显。
电力方面,公司4月实现总发电量1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6%,环比增加13.8%。实现总售电量1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4%,环比增加13.6%。其中4月港口下水煤销量1880万吨,环比下降28.2%,同比增长2.7%。4月公司发售电量环比大幅增加主要因为公司年初收购的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2*63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在4月实现并表。
另外下游电厂经过3月补库存,库存已逐渐回升至高位,电厂购煤意愿下降。4月煤炭自有铁路运输量达144亿吨公里,环比减少7.7%,同比增长10.8%。
外加4月大秦线检修铁路外运受阻,对公司港口下水煤销量也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这主要是因为4月下游需求下滑,4月工业活动放缓,火电发电量环比下滑0.4%,电厂日均耗煤量环比下降10.8%
实现总售电量1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4%,环比增加13.6%。另外下游电厂经过3月补库存,库存已逐渐回升至高位,电厂购煤意愿下降。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